• <acronym id="36dgi"><address id="36dgi"><label id="36dgi"></label></address></acronym>
  • <strong id="36dgi"><sub id="36dgi"></sub></strong><li id="36dgi"></li><tbody id="36dgi"><track id="36dgi"></track></tbody>
    <tbody id="36dgi"></tbody>
    <progress id="36dgi"></progress>
    1. <nav id="36dgi"><sub id="36dgi"></sub></nav>

      <progress id="36dgi"></progress>
    2. <dd id="36dgi"><track id="36dgi"></track></dd>
      <span id="36dgi"><pre id="36dgi"></pre></span>
    3. 光伏

      • 跨界轉型一波三折 江蘇陽光“光伏夢”停留在紙面

        在資本市場,很多大搞“多元化”的企業最終結局都是草草收場,究其原因是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徹底轉型其他領域,能夠實現順利轉身的十中無一。 光伏行業跨界玩家中,不得不提江蘇陽光(600220.SH),這家公司位于江蘇無錫,其實控人陸克平數次大手筆投資光伏產業,但均未能獲得成功。 去年公司在220億元項目后,光伏業務從內蒙古轉向了寧夏?!短贾泻腿請蟆纷⒁獾?,江蘇陽光寧夏項目進度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光伏項目仍然在籌備階段,還沒有正式落實開工建設階段。 江蘇陽光的“光伏夢”似乎還停留在紙面上。 項目輾轉兩地,進展不順計劃“縮水”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陽光成立于1994年,于1999年上市,是國內知名毛紡企業,此外還涉及服裝、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 《碳中和日報》注意到,其實在十幾年前,江蘇陽光曾投資設立的控股子公司寧夏硅業于2006年至2012年間從事多晶硅業務,2008年,因多晶硅市場低迷,寧夏硅業停產,并于2013年進入破產程序,2016年破產程序完成,2019年注銷工商登記。 去年,江蘇陽光拋出重磅投資計劃,公司擬在內蒙古設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主營光伏業務,注冊資本20億元。 一個月后的4月22日,公司進一步披露,與包頭市政府、包頭市九原區政府分別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擬投資200億元在包頭市投資建設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總建設用地面積約2000畝,建設“10萬噸多晶硅、10GW單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同時建設10GW光伏電站項目”。 至此,公司正式官宣全面向光伏領域轉型,合計投資高達220億元。 但在這之后,公司項目進展頗為不順——根據公司此前發布的《終止內蒙古對外投資事項的公告》顯示,在與包頭市政府協議簽署后,公司因為產業政策、地方政策和當地實際情況等有關客觀因素,投資所需條件在包頭不能盡快實現,無法按照前述…

        2023-08-05
        2.2K
      • 奧聯電子“履歷門”,全面注冊制下造假第一案:央企下場帶頭打假,將鈣鈦礦黑科技加持的汽配公司打回原形

        君不見,高堂明鏡皆韭菜,20厘米跌停板。2023年第一把鐮刀,比以往磨得更快了一些。一份履歷引發的“羅生門”,直接打響了全面注冊制后的造假第一案。 不過話說回來,小公司蹭熱點、炒概念、跨界玩技術突破的坑,在這個市場上已經上演過無數次了,我們也講過許多案例,但慘案依然不斷,不管多么拙劣的故事,始終有人相信。今天我們就簡單復盤一下奧聯電子(300585.SZ)“履歷門”。 奧聯電子本來是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和國內很多品牌車企都有合作,2016年底登陸創業板,股價可謂上市即巔峰,沒多久就碰到了天花板,一直處于薛定諤的狀態。而業績方面,也就那么回事吧。同樣的,上市第二年就開始表演傳統藝術——川劇變臉,畢竟實控人也無心經營,上市3年就想把公司賣掉,想必對公司前景也沒啥信心。 2020年,原實控人劉軍勝得償所愿,聯合妹妹把19.375%的股份賣給了瑞盈投資,套現4.46億。自此,奧聯電子的實控人變更為錢明飛。之后劉軍勝也是多次在二級市場減持套現。這么迫切的想離場,公司能好哪去? 不出意外,新實控人接手后,公司依然沒啥起色,但問題是,原實控人套完現落袋為安了,新實控人接盤花的可是真金白銀,那不成冤種了嗎?這冤種怎么能自己當呢?還是得想辦法把公司搞一搞。 于是,這樣一家和光伏風牛馬不相及的公司,跨界搞成了鈣鈦礦。去年12月9日,奧聯電子發布公告,要和一個叫胥明軍的共同出資5000萬成立奧聯光能,主要從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裝備的研發、生產、制備、銷售等。其中奧聯投資出資4750萬,胥明軍出資250萬。 自此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兩個月時間,奧聯電子的股價就瘋漲了超過兩倍。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啥是鈣鈦礦,以及胥明軍在整件事中的作用。對于光伏也好,新能源也好,炒作方向更多在于新技術,比如N型電池的Topcon電池和異質節電池。鈣鈦礦正是一種新型的光伏電池材料,不同于以往的晶硅技術理論轉換效率…

        2023-06-28
        8.0K
      • 硬氣回復監管問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來自境外,第一大客戶貢獻七成應收款

        這是一家過會成功準備上市的公司,是做光伏逆變器的,在行業內排名在10名開外,感覺也就那么回事兒,可誰讓人大哥是“寧王”寧德時代(300750,SZ)呢,分分鐘帶飛。 這家公司叫首航新能,看名字也能看出來,是做新能源的。主要業務包括并網逆變器、儲能逆變器和儲能電池。 2020年光伏逆變器市場出貨量,首航新能以2%的市場占有率排在行業第12位,相比于一梯度的華為和陽光電源還是有差距的,不過這都是2020年的數據了。 而近幾年,首航新能業績持續保持著逆天增長,特別是2022年僅上半年2.78億的凈利潤就已經秒殺了2021全年的利潤。另外根據預告,首航新能2022全年營收43億到45億,較上一年增長135.53%-146.49%,凈利潤8.45億-8.65億,較上一年增長超三倍。要按照這個業績,排名指不定還能往前挪挪。 不過2021年的業績看起來咋似乎增收不增利呢,說好的高增長,凈利潤怎么反而下降了?這也是有特殊原因的,這就要說到“大哥”寧德時代了。 2021年首航新能開始對外“招商引資”,三次增發引入外部機構投資者。第一次是2021年7月,首航新能增發120.7萬股股份,由深創新、東莞紅土等股東認購,對應的投后估值是70億;第二次是在11月,增發77.98萬股股份,被領匯基石、華金領翊等5家機構認購,這時候公司的估值已經到了100億;緊接著在一個月后,第三次增發1113.4萬股,全部被問鼎投資認購。而問鼎投資正是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首航新能也成了寧德時代的“小弟”。即便上市后,問鼎投資仍以2.4%的持股比例位列首航新能的第八大股東。 不過這第三次為了“大哥”搞的增發,卻讓公司的估值從上次的100億變到了77.32億,看來“大哥”的面子果然還是很值錢的。也正是因為給“大哥”的價格相比別人太便宜了,所以在2021年,首航新能按照差額確認股份支付7732萬元記在了非經常性損益里,因此…

        2023-05-18 ? 資本
        8.5K
      • 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發電將在5年內超過燃煤發電

        國際能源署(IEA)近日預測,隨著烏克蘭危機引起的能源危機推動人們轉向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正在蓬勃發展,預計到 2027年將超過燃煤發電。 IEA表示,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來源, 2022年至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將是過去五年的兩倍。 IEA官員稱,各國不僅推動擴大新的可再生能源以實現氣候目標,而且能源安全和實現可再生能源供應鏈多樣化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IEA最新的年度可再生能源報告估計,2022年至2027年間,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增加2400吉瓦,相當于中國目前的新能源裝機容量。這一數字比一年前預測數高出30%。 IEA還表示,預計美國和印度將引領太陽能生產供應鏈的多元化,并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兩國的太陽能投資預計在未來五年達近250億美元,是前五年的七倍。 但中國仍將是“主導者”,2027年市場份額約為75%。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太陽能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速度更快,太陽能熱潮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加速。 IEA還表示,盡管不斷增加可再生能源,但這與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量相比仍存在不足。(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2-12-15
        2.5K
      • 年末隆基大股東再現股權質押,總金額已近60億

        臨近年末,光伏大企業隆基綠能控股股東李振國近日再度質押公司股權2900萬股。截至目前李振國累計質押公司股份數量已達1.288億股,占其持股數量的12.07%。按上周五收盤股價46.30元計算,其股權累計質押金額約59.63億元。 3筆股權2900萬股被質押 隆基綠能(601012)上周末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2 月9日收到控股股東李振國先生關于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辦理股票質押業務的通知。 此次李振國再度質押了三筆股權。 第一筆質押股權為550萬股,質押期1年,質押給國信證券股陜西分公司; 第二筆為1150萬股,質押期也為1年,質押給中信證券陜西分公司; 第三筆為1200萬股,沒有明確的質押期,質押給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上述三筆質押股權合計為2900萬股,占李振國所持股權2.72%,占公司總股本的0.38%。 公告同時強調, 這三筆股權質押融資資金用途均為李振國個人資金周轉,未被用作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等事項的擔?;蚱渌U嫌猛?。 公告還顯示,李振國共持有隆基綠能10.67億股,持股比例為14.08%。在完成上述三筆股權質押后,李振國已累計質押公司股份1.288億股,占其持股數量的12.07%,占公司總股本1.70%。 兩個多月來連續質押股權 據媒體統計,自今年9月以來,李振國已經進行了多次股份質押。 據隆基綠能公告,9月21日,李振國將1000萬股股份質押給中原信托,占其個人所持股份的0.94%,占公司總股本的0.13%; 9月23日,李振國又將其持有的900萬股質押給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占其所持股份比例0.84%,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12%; 11月29日,李振國進行了今年來的最大質押,質押股份達4300萬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03%,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57%,質押期限為2022年11月28日至辦理解質押手續止,質權人為中原信托。 李振國上述多次股權質押,約…

        2022-12-12
        4.0K
      • 百億級光伏在建項目突發火災,致5死2傷

        近年來光伏投資在建項目最大的一次安全生產事故在徐州經開區發生。 12月3日,據徐州發布通報稱,2022年12月2日16時50分許,徐州經開區金鳳路西側一項目工地發生火災,22時20分明火被撲滅。經消防、應急和公安等部門全力救援,事故中7名被困人員全部被陸續救出并送醫院救治,其中5人經搶救無效死亡,2人輕傷。 多個網傳視頻顯示,事故現場彌漫紅色火焰,并產生大量的黑色煙霧。一名參與該項目工程建設的工人向媒體確認,該項目所屬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下稱弘元徐州)。該公司是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機數控, 603185.SH )的全資子公司。 發生火災的在建項目為代建項目 12月4日晚,市值500億的A股光伏巨頭上機數控正式發布公告,回應了此次火災事故。 針對其全資子公司徐州弘元新材料在建項目工地12月2日發生火災一事,上機數控在公告中做出了多方面回應。 上機數控首先對本次事故不幸遇難人員表示沉痛哀悼,對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但上機數控澄清,此正在建設的項目為代建項目,項目的投資主體、總承包方及建設施工方均非上機數控或下屬子公司。目前項目尚未交付上機數控投入使用,相關責任及對廠房建造等損失不由公司承擔。 同時,上機數控強調,徐州切片項目進度的暫緩,公司可通過包頭項目原有切片產能及代加工等方式來滿足公司現階段日常生產經營需求,不會影響相關合同的履行,不會影響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公司將繼續加快推進徐州項目建設,“徐州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的實施進度整體可控。 總投資150億元,分三期實施 就此次火災情況,徐州市應急管理局此前表示,目前相關善后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徐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調查組,迅速開展事故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發生火災事故的公司是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建設年產25GW單晶硅切片及年產24GWN型高效晶硅電池生產項目,該公司是上機數控全資子公司。 今年8…

        2022-12-05
        5.0K
      • A面營利雙升B面單季度凈利持續下滑,毛利率薄弱疊加債務危機 東方日“升”還能撐多久?

        隨著滬深A股116家光伏相關企業三季報放榜塵埃落定,光伏板塊實現總營收10194.54億元,歸母凈利潤1262.64億元。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憂,昔日的光伏組件龍頭企業東方日升在2022年第二季度實現利潤回升后,第三季度同比幾近腰斬,不免讓投資者有些擔憂。 不過,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日升”)背后的隱憂遠不止于此。企業負債已連續四個報告期內同比環比上升,資金缺乏難以維系企業擴張;由于硅料價格長期居于高位,公司又尚未形成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難以向下游傳導上游成本壓力,導致產品毛利率一言難盡。 增收難增利 三季報數據顯示,東方日升1-9月份實現營收210.22億元,同比上漲61.86%;歸母凈利潤7.47億元,同比增長111.08%。對于凈利潤的提升,東方日升表示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光伏組件產品銷售量增加、毛利有所上升,同時多晶硅料貢獻一定的利潤所致。 雖然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升,但由于2021年經歷了業績“滑鐵盧”,整體數據基數較低,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因此“受益”,提升較為明顯。 拆分單季度來看,東方日升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4.06億元,同比上漲80.80%;歸母凈利潤2.43億元,同比下降45.48%,不及第二單季度的2.92億元。 作為進入光伏行業較早的企業,東方日升前期并未抓住產業爆發的先機。得益于“雙碳”政策,近年來上市公司紛紛涌入光伏賽道,在行業競爭空前的當下,東方日升上升通道受阻。事實上,公司2020及2021年已連續兩年增收不增利。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160.63億元,同比上漲11.52%;歸母凈利潤1.65億元,同比下滑83.02%。2021年實現營收188.31億元,同比上漲17.23%;歸母凈利潤-4231.87萬元,同比下滑125.59%。連續兩個年度歸母凈利潤斷崖式下跌,讓這家光伏老牌企業承受了不小業績壓力。 利潤端的乏力主要源…

        2022-11-14 ? 資本
        20.4K
      • 東方日升“增長怪圈”:今年毛利率逐季下滑 負債高企財務風險加大

        伴隨今年光伏產業各環節高景氣,東方日升(300118.SZ)也喘過氣來,三季報取得營收、凈利雙增長,明顯好于去年。 但《碳中和日報》關注到,其中仍然透露出許多隱憂,例如今年凈利率和毛利率持續下滑,明顯落后于同行業,資產負債率創了近十年新高,面臨的資金壓力攀升。而一旦行業大幅擴產的紅利消退,東方日升的問題將會帶來更劇烈的負面影響。 另外公司年報披露后,再次遭到深交所“大篇幅”問詢:要求對持續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太陽能電池板業務毛利率為負數、大股東質押等財務風險事項進行說明。其中,財務壓力是深交所關注重點,公司表示將通過各種措施解決資金需求。 01 Q3增收卻降利 東方日升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0.22億元,同比上漲61.86%;歸母凈利潤7.47億元,同比增長111.08%。 財報中提到,凈利潤增長主要原因是本期光伏組件產品銷售量增加,同時多晶硅料貢獻一定的利潤所致。 但如果將時間拉長,《碳中和日報》發現,東方日升的凈利潤表現并未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而其凈利潤較去年同期翻一倍,也是因為2021年的前三季度業績基數較低。 如果拆分單季度看,今年第三季度東方日升實現營業收入84.06億元,同比增長80.8%;歸母凈利潤2.43億元,同比下降45.48%。 近幾年,東方日升似乎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尤其2021年,其它同行業上市公司普遍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而東方日升卻增收降利。 另外,盡管東方日升進入行業較早,但對比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等光伏組件企業的經營數據,東方日升還是處于弱勢地位。 對比競爭對手,前三季度,隆基綠能凈利潤預計為106億元至112億元,同比增長40%至48%;晶科能源凈利潤盈利預計為16.5億元至17億元,同比增長128.77%至135.7%;天合光能凈利潤預計為20.3億元至24.9億元,同比增長75….

        2022-11-02 ? 資本
        29.7K
      • 組件巨頭回A難產 一體化程度落后同行 阿特斯又要掉隊了嗎?

        阿特斯是我國較早涉足光伏的企業之一,長期以來和幾大組件巨頭你追我趕,但是近年來,競爭對手紛紛回A融資、擴大規模,阿特斯則表現得相對遲緩。 近日上交所科創板官網顯示,阿特斯的IPO狀態變更為中止?!短贾泻腿請蟆纷⒁獾?,從原因來看,系需要財報更新,為正常程序。但公司從被受理到審核中止,已歷時400多天,卻遲遲未獲批文,IPO之路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據招股書披露,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阿特斯的垂直一體化程度相對較低。而今年陸續公布的光伏擴產計劃顯示,阿特斯的重要投資項目進度也慢于競爭對手。如果融資跟不上,掉隊的阿特斯要想追上同行,就更難了。 最后一家未回A股的組件巨頭 目前體量最大的5家組件企業,除了隆基綠能較早就在A股占據位置,其他均在近年搭上這波從美國回歸A股的大潮。 據《碳中和日報》觀察,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融資功能已經越發趨弱,而回歸A股上市后,光伏企業普遍可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定價和整體市值。 與競爭對手相比,阿特斯的回A步伐已經明顯偏慢,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盡管體量還算不錯,其上市之路竟然有些坎坷。 尤其阿特斯與晶科能源在去年6月,同日提交科創板IPO,運氣卻有著天壤之別。 晶科能源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拿到批文,但阿特斯陽光電力提交注冊已滿九個月,當晶科能源創下科創板新能源IPO融資規模紀錄之時,阿特斯至今還未拿到批文,上市無疑處于“難產”階段。 疊加此次因財報更新中止,該公司與其他組件巨頭會師A股之期恐又延后。 事實上,在提交注冊階段,阿特斯陽光電力已經遭遇波折。先是在今年1月19日,證監會提出注冊階段一次問詢。但阿特斯的回答卻沒有讓證監會滿意。 此后在4月6日,證監會再次提出注冊階段的第二次問詢。但迄今為止,阿特斯陽光電力尚未公開第二次問詢的回復內容。 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組件出貨排行榜上,阿特斯陽光電力排名不變,位居第五。 不過,阿特斯與前四大組件出貨廠商差距顯著…

        2022-10-13
        2.1K
      • 悅達投資連續5年主業虧損 拋棄汽車迎光伏“新歡”轉型能順利嗎

        汽車“失寵”后,悅達投資轉而“擁抱”光伏,新能源作為公司新押注的標的,是借助行情成為公司新的搖錢樹,還是會淪為下一個投資大坑? 作為鹽城的一張國有上市企業名片,悅達投資曾依靠合資建設的“東方悅達起亞”汽車風光一時,但《眼鏡財經》縱觀該公司十年來的投資表現,在不斷變換的投資方向之下,投資項目大多折戟而歸,公司總是一腔熱忱投入,又在虧損之際退出。 而公司最新披露的投資項目進展中,子公司悅達紡織決定對智能化轉型升級項目進行調整:時隔一年,公司的投資規模卻縮水了一大半,去年計劃建設30萬錠智能化紡紗工廠,而如今卻縮減成了10萬錠。 既然是以投資為主業的公司,那么在投資頻繁“踩坑”的拖累下,悅達投資近年的業績也很難有上佳表現,其扣非歸母凈利潤自2017年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經營活動現金流亦自2019年至今就長期呈現失血。 拆遷補償泡湯 轉型項目削減 根據悅達投資近日公告,公司子公司悅達紡織決定對公司智能化轉型升級項目進行調整,項目總投資3.62億元,資金為源為自籌和融資,建設周期為12-14個月。 但在去年8月16日公告中,公司原本的表述為“悅達紡織為本公司全資子公司,因政府規劃調整,將實施整體搬遷至鹽城市大岡鎮。悅達紡織預計借助本次搬遷,實施智能化轉型升級?!?也就是說,公司原本的智能化原本只是因為“搬遷”才得以升級,而來源的資金也是政府的拆遷款。因此,在風險提示中,悅達投資也表示,該項目資金主要來源為悅達紡織公司原廠區拆遷補償金,目前政府補償金尚未確定。 風險提示一語中的。一年之后,或許由于鹽城市政府規劃有變,悅達投資原計劃整體搬遷至鹽城市大岡鎮建設30萬錠智能化紡紗工廠,只能調整為就地實施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項目,資金來源也由政府拆遷款變成了自有資金。 另外,根據公告顯示,經測算,項目達產后可實現紗線年產銷1.83萬噸。但受市場原材料價格波動和產品需求影響,可能導致項目達不到預期…

        2022-07-14
        1.3K
      • 中來股份投資光伏沒錢任性:印尼電池工廠告吹 實控人多次跑路未果

        今年在光伏領域投資動作頻繁的中來股份(300393.SZ),近日突然踩下急剎車,重要國際項目還未砸出水花便戛然而止。其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1GW電池和1GW電池組件制造工廠。 公司給出的理由主要是受國際環境影響,然而《碳中和日報》注意到,近期東南亞光伏市場頻繁迎來利好,拜登政府宣布暫時豁免東南亞四國光伏組件關稅,中來股份的理由實在缺乏說服力,只能體現公司近年頻繁投資下,主業上缺乏方向感的一面。 實際上,在查閱公司近兩年的公告后,《碳中和日報》發現,公司項目告吹并非只是個例。更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控制人林建偉、張育政夫妻二人還多次“跑路”,連續三次想拋售控股權卻未果。在不穩定的局面下,自2021年開始,公司被監管問詢近15次。 01 謎一般的海外項目 中來股份這項投資最早見于2021年3月,其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將與印度尼西亞PTLenAgraEnergy公司(或其關聯公司)合作,共同建設1GW電池和1GW電池組件制造工廠,用于開拓海外市場。 根據中來股份介紹,PTLenAgraEnergy的母公司是印度尼西亞本地國企,業務涵蓋多項電力及油氣能源基礎服務,資源豐富,實力雄厚。但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中來股份針對該項目只披露了一次進展計劃,合作方卻不見了蹤影。 2021年7月19日,在公告中,中來股份提到,“經各方綜合考慮,基于公司發展規劃同時避免因此帶來的市場機遇損失,公司擬先自行在印度尼西亞設立子公司實施印尼項目一期“年產500MWN型雙面高效組件項目?!?可以看出,在這份公告中,外界很難確認PTLenAgraEnergy公司到底有沒有參與此次建廠事件,又或者,其到底參與了多少?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在印尼建廠是否只是公司搞出的一個噱頭。 而當中來股份再次提到這次海外投資,就是今年6月13日這次項目終止公告了。對于項目告吹,中來股份給出的理由是,“鑒于新冠…

        2022-06-22
        4.7K
      • 東方日升連虧2年后豪賭:大幅加碼產能投資,簽訂百億采購長單

        即使在2022年光伏企業普遍的投資風潮中,東方日升(300118.SZ)仍然顯得奪目。 5月9日,公司宣布,將向雙良節能(600481.SH)長期采購硅片,預計協議金額約為3年總計142.27億元。此前,為了補充異質結電池組件產線資金,東方日升還計劃定增募集資金50億元。 天府財經網注意到,由于在2020年和2021年業績下滑明顯,連續2年扣非凈利潤虧損,東方日升卻在2022年接連亮出大手筆舉措,這很難不讓人將其視為一場豪賭。 那么,隨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資產透支的風險逐漸顯現,東方日升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能夠全身而退嗎? 01 在原料漲價潮中受煎熬 東方日升主要從事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光伏獨立供電系統、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2021年財報披露數據,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業務占總營收的70.15%,占據主導地位。其他板塊還包括光伏電池封裝膠膜等,不過隨著出售子公司江蘇斯威克股權,這部分業務逐漸剝離。 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31億元,同比增長17.2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0.42億元,同比下降125.59%;實現扣非凈利潤-6.47億元,這也是公司十余年以來虧損最嚴重的一次,且2020-2021年連續為負,兩年合計虧損7.82億元。 分季度來看,1-4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逐季上漲,分別為38.54億元、44.84億元、46.50億元和58.42億元,但是經營虧損卻呈擴大態勢,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65億元、-2.63億元、-0.33億元和-4.1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東方日升主業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毛利率很低,2021年僅為1.13%,比上年減少7.97個百分點,這也是2021年出現虧損的重要原因。公司整體毛利率為6.61%。 據2021年年報分析,利潤下滑、毛利薄弱的主要原因包括: 由于上游原材料特別是硅料、硅片等價格持續上…

        2022-05-12
        3.3K
      • 愛康科技業績考核畫餅?Q1訂單增長虧損反擴大 資金缺口風險待解

        在5月9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2022年能否實現業績目標,以及凈利潤能否轉為正值,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短贾泻腿請蟆纷⒁獾?,公司一季度營收已經實現增長,但是扣非凈利潤的虧損幅度反而擴大。面對投資者關于公司扭虧可能性的疑問,董事長鄒承慧也未作出正面回答。 另外公司年報披露后,再次遭到深交所“大篇幅”問詢:要求對持續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太陽能電池板業務毛利率為負數、大股東質押等財務風險事項進行說明。其中,財務壓力是深交所關注重點,公司表示將通過各種措施解決資金需求。 01 扣非凈利潤扭虧難見信心 愛康科技發布的2021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5.31億元,同比下降6.92%,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4.0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466.95%,扣非凈利潤為虧損5.40億元,同比下降116.04%。 從財報反映的信息來看,愛康科技持續虧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到海外疫情影響導致其海外業務受限;公司制造業產品原料銅、鋁、鋼等大宗商品及硅片、電池片價格均大幅上漲,導致公司產品毛利下降;公司新投建高效電池項目處于產能爬坡階段,項目投建、運營、人員儲備等均需公司持續資金投入,影響了公司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愛康科技綜合毛利率2.43%,同比減少12.44個百分點。從產品端看,愛康科技包括太陽能電池邊框、太陽能安裝支架、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在內的光伏配件產品營收占比已達96.47%,而這部分業務毛利率僅為0.4%,毛利率整體比上年同期下降6.5%,其中營收占比53.35%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毛利率已降至負數。 另外,愛康科技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仍然無法實現盈利。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90億元,同比增長121.04%;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7752萬元,同比下降3.46%。 根據5月9日業績說明會披露的信息,公司今年訂單確實有所增長。截至目前,公司組件在…

        2022-05-12
        5.5K
      • 晶科能源扣非凈利大降,核心產品毛利率下滑,存貨高企資金受限多

        在這波光伏頭部企業回A浪潮中,晶科能源(688223.SH)直到今年才完成登陸科創板,顯得相對珊珊來遲。4月末,距離登陸A股市場不到3個月后,晶科能源交出了第一份年報“成績單”,扣非凈利潤卻大降,顯示出相對“掉隊”的趨勢。 根據公司解釋,是2021年光伏組件主要原材料硅料價格不斷上漲,帶動硅片價格隨之上漲,光伏組件產業鏈價格無法實現及時有效傳導,公司產品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所致。 然而癥結僅限于外部嗎?實際上,在這場硅料漲價潮中,即使是一體化組件企業,盈利能力也出現分化?!短贾泻腿請蟆穼⒕Э婆c隆基、天合、晶澳進行對比,發現差距并不小,不僅是這“四小龍”中2021年凈利潤最低的一家,明顯短板還包括:鎖料能力不足、資產負債率高、資金使用效率低等。 因為在資本市場的進度差距,晶科已經有所掉隊。對晶科來說,回A只是開始,現在還遠未到放松的時候。 競爭加劇毛利受挫 根據晶科能源發布的2021年年報,公司實現收入405.7億元,同比增長20.53%;實現歸母凈利潤11.41億元,同比增長9.5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3億元,同比下降41.74%。 規模增長的同時,主業的利潤反而下滑,致使晶科能源2021年毛利率受挫,下滑1.54個百分點至13.4%。其中,最主要的光伏組件板塊營收376.6億元,同比增加15.8%,占全年營收的92.83%,毛利率為13.4%,同比減少1.69個百分點。 《碳中和日報》了解到,去年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原輔料漲價較多,使公司深受影響;另外近年來國內光伏補貼退潮、國內光伏組件廠商大幅擴產帶來的競爭加劇,使得晶科能源組件產品向下游漲價的通道并不通暢。 據悉,公司組件產品銷售均價在2020年11月下降至最低點1.53元/W,其后價格才逐漸有所回升。價格上看,全年組件含稅銷售均價1.91元/W。 而長江證券研報則指出,因公司2021年尚未回A,資金相比于同…

        2022-05-10
        5.8K
      • 董事長偷偷減持?優惠電價取消,“光伏茅”隆基股份內憂外患

        除了政策沖擊之外,隆基股份還面臨到上游的成本壓力和持續內卷的行業大環境,業績增速放緩明顯,毛利率創下5年來新低。內憂外患之下,隆基股份股價恐怕將面臨到“腰斬”的風險。 作為行業龍頭,有著“光伏茅”之稱的隆基股份(601012.SH)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根據新華財經4月21日報道顯示,4月6日,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在外界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減持了1960萬股公司股票,如此大手筆的減持,該公司并未對外披露,僅僅是4月8日在上交所網站進行了時候填報。也因此,外界對鐘寶申的減持充滿了質疑。 事實上,隆基股份4月份以來可謂是內憂外患。其中,在4月5日晚間,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于4月1日收到《云南省發改委關于明確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用電價格的函》顯示,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清理優惠電價政策的要求,取消公司在云南省享有的優惠電價政策和措施,自2021年9月1日起,公司全部用電價格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方式形成,直接與電網企業結算,這對于隆基股份的沖擊巨大。 受此影響,隆基股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股價從83元跌如今的60元出頭,股價下跌了27%,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元。而如今的股價,距離去年11月高點(103.3元),已經跌去了超40%。 《眼鏡財經》注意到,除了政策沖擊之外,隆基股份還面臨到上游的成本壓力和持續內卷的行業大環境,業績增速放緩明顯,毛利率創下5年來新低。內憂外患之下,隆基股份股價恐怕將面臨到“腰斬”的風險。 董事長偷偷減持13億? 根據公開報道顯示,在去年三季報中,鐘寶申持股8985.6萬股,占總流通股本比例1.66%。然而,就在4月6日,鐘寶申開始悄悄減持其所持有的股票,減持規模達到1960萬股,約占其持股比例的21.8%,市值達13.4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董事長鐘寶申現年55歲,從2018年7月2日起擔任隆基股份董事長,2020年在隆基股份領取的年薪為284…

        2022-04-26
        4.8K
      黄片视频在线观看看|女同视频永久免费观看的网站|天天干夜夜拍天天操夜夜线|强奸黄色网站靠逼视频
    4. <acronym id="36dgi"><address id="36dgi"><label id="36dgi"></label></address></acronym>
    5. <strong id="36dgi"><sub id="36dgi"></sub></strong><li id="36dgi"></li><tbody id="36dgi"><track id="36dgi"></track></tbody>
      <tbody id="36dgi"></tbody>
      <progress id="36dgi"></progress>
      1. <nav id="36dgi"><sub id="36dgi"></sub></nav>

        <progress id="36dgi"></progress>
      2. <dd id="36dgi"><track id="36dgi"></track></dd>
        <span id="36dgi"><pre id="36dgi"></pre></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