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市場對于RWA(real world assets,即真實世界資產)的討論愈發頻繁,一些觀點認為RWA將引發下一輪牛市。部分創業者也將自己的方向調整到與RWA相關的賽道,希望能在逐漸升溫的敘事的加持之下助推業務快速增長。
RWA是將傳統市場中的資產通過代幣的形式映射上鏈,供web3.0用戶買賣交易。RWA的代幣擁有資產的收益權。幾年前的STO,范圍主要集中在企業的債券融資,現在的RWA范圍則更為廣闊:不局限于傳統資產的一級市場,任何在一二級市場中流通的資產都可以通過代幣化的方式上鏈,讓web3.0的用戶參與投資。因此,RWA的敘事中,包含的資產種類豐富,所涵蓋的收益率范圍也較為寬泛。
RWA逐漸被市場所關注,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現在加密市場缺乏低風險U本位資產,而傳統金融市場在加息的浪潮下,主要經濟體的無風險利率已經抬升至4%甚至更高的水平,對于加密原生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與這個現象所對應的是,在2020-2021年牛市期間,也有不少傳統資金進入加密市場,通過套利等策略賺取低風險收益。通過RWA引入傳統市場中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可能會受到部分投資者的歡迎;
其次,加密市場現在并未處于牛市,即便在加密原生市場中也缺乏足夠多的敘事,RWA是目前看到的少數有堅實收益支撐的賽道,可能會實現業務的爆發式增長;
最后,RWA是連接傳統市場和加密市場的橋梁之一,通過RWA也有機會吸引傳統市場的增量用戶,注入新增流動性,這無疑對于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是一種利好。
但從目前看到的一些RWA項目來看,其業務指標如TVL并未快速增長,市場或許對于RWA的短期期待過高了。對于一個RWA項目而言,需要考慮以下幾個維度的問題:
- 底層資產。這是RWA賽道最核心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底層資產,對于后續的管理等幫助很大。
- 底層資產的標準化。由于不同底層資產的“異質性“不同,標準化底層資產的難度也就不一樣。異質性越強的資產,需要的標準化要求越高,流程越復雜。
- 鏈下合作機構及合作形式。優質的鏈下合作機構不僅僅可以順利履行其義務,還可以讓底層資產的價值得到充分釋放。
- 風險管理。底層資產的維護、資產上鏈、收益分配等環節都涉及風險管理,如果是債權型資產,還涉及到債務人違約后的資產清算、催收等環節的風險管理。
01 底層資產
底層資產是最為核心的要素。
現階段的RWA賽道,底層資產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債券類資產,主要是短期美國國債或債券ETF。典型的代表包括穩定幣的USDT、USDC。部分借貸項目,比如Aave、Maple Finance也加入了這一陣營。國債/國債ETF是目前占比最大的RWA;
- 黃金,典型的代表是PAX Gold。仍然是在“穩定幣”的大敘事之下,但發展緩慢,市場需求疲軟;
- 地產類RWA,典型代表是RealT、LABS Group等。類似于將房產打包之后做成REITs然后上鏈。這類型項目的地產來源廣泛,項目方團隊往往會選擇自己的城市作為資產的主要來源地;
- 貸款類資產。典型類型如USDT、Polytrade等。資產的種類較為廣泛,包括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企業貸款、結構化融資工具、汽車抵押貸款等;
- 權益類資產,典型的項目包括Backed Finance、Sologenic等。這類型資產的交易尋求真實存在,但是極大受限于法律等問題。加密原生的“合成資產”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已上市流通股票,與該領域高度重合;
- 其他,包括農場、藝術品等規模較大(單個資產金額較大)但標準化程度較低的資產類型。
將何種資產作為底層資產,需要考慮5個維度的問題:流動性、標準化程度、本金安全性、可擴張規模以及收益率。從這5個維度,我們可以大致框定上述資產的屬性。
加密市場從底層資產來看,債權類資產目前看來是最值得挖掘的類目,基于自身的定位可以尋求差異化路線:錨定法幣穩定幣、加密市場余額寶等。雖然目前錨定法幣的穩定幣賽道已經寡頭林立,且主要項目都已經與大量項目形成了生態合作,但目前“加密市場余額寶”等賽道還有待挖掘。
對于地產類資產,雖然REITs的方案已經很成熟,但是如果項目團隊決定自己選擇資產、進行地區和物業多樣化管理,無疑會增加較大的成本:比如在項目維護方面,如果地區分布太分散,需要參與物業管理的人數會增加,物業維修等方面的采購成本、人員交通成本也需要增加。
在筆者看項目的過程中,曾遇到過項目團隊希望將單個物業價值控制在10萬美元以內、分布在5個國家以上、物業類型不拘泥與住宅和商業物業的情況。雖然可能做到了足夠分散化,但是在信息披露、物業管理等方面難度較大。未來想實現底層資產的快速增長也有難度。
目前筆者不建議過分關注“其他”類型的底層資產,最重要的原因是流動性和標準化。比如農業相關的底層資產,由于非標程度較大,這為確定底層資產的質量增加了很多難度。就單個農田為例,所產出的農作物的品質也會有差異,倉儲、運輸、銷售也是相對專業化的流程,想讓農業資產的收益最終交付給投資者,需要在行業內深耕多年才有可能。經濟作物面臨的產能周期波動、天氣因素影響也是較難預測的。最終變現也存在較大的難度。
如果是項目方自己尋找資產、自行封裝資產,項目本身的成長性也會受到較大影響,這類型項目想快速增長難度更大。
就底層資產而言,當前以債券類資產作為核心方向,以類REITs資產作為收益增厚的途徑,或許是更為實際和可落地的方向。